1800万桶原油订单蒸发! 中国对美能源战略转向撼动全球市场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。
特朗普刚挂完与中方的电话,还在琢磨稀土禁令的事儿,白宫就收到了晴天霹雳——中国已经连续两个月没买美国原油了! 整整1800万桶订单说没就没,直接让美国页岩油老板们急红了眼。 要知道,去年这会儿中国每天还从美国进口近90万桶原油,如今暴跌70%,连“零头”都算不上。 更扎心的是,就在中国拒购的同一天,欧佩克+宣布每天增产41万桶,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拍胸脯保证:“中国要多少,我们供多少! ”这场悄无声息的能源断交,背后是中国布局十年的“去美国化”大棋:俄罗斯原油在华份额飙到30%,沙特承诺日供180万桶,加拿大输华原油暴增30倍。 得州油田50座钻机停摆,7%工人失业,而太平洋上开往大连港的油轮,满载着沙俄原油劈波斩浪。
通话后的能源地震
2025年6月5日,特朗普结束与中方的90分钟通话,镜头前高呼“美中合作万岁”。
话音未落,能源部数据就砸进白宫:中国已连续两个月“零采购”美国原油,缺口高达1800万桶。
按当时每桶80美元油价计算,美国页岩油商瞬间蒸发100亿美元收入,出口量跌回2020年疫情封锁时期的最低点。
去年此时,中国每天还从美国拉走89万桶原油,如今这个数字断崖式跌到不足30万桶。
得克萨斯州的页岩油田里,钻机轰鸣声戛然而止,50座钻井平台集体停工,石油工人聚集在便利店门口讨论失业救济金。
美国邮政的闹剧重演——因中方反制暂停中国包裹服务,24小时后又灰溜溜恢复——但原油订单可没这么容易找回。
关税战点燃的导火索
这场断供的伏笔早在三个月前埋下。
2025年2月,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0%关税,中方反手将原油纳入打击清单。
10%关税让美国原油到岸成本暴涨8美元/桶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,而沙特同期轻质原油每桶降价0.8美元,俄罗斯ESPO原油凭借地理优势抢走12%的中国市场份额。
页岩油生产商跑到华盛顿哭诉:中国买家跑了,欧洲和印度根本吃不下这么多货。
欧洲勉强接收150万桶/日,印度靠“战略石油伙伴”协议拿到折扣油,但运费成本让利润薄如纸片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自己给中国原油加征的关税从33%跳到54%,彻底堵死了回头路。
中国的“能源三角”崛起
当美国议员格雷厄姆威胁“敢买俄油就征500%关税”时,中方只淡定回应:采购基于市场规则。
底气来自十年布局的“能源铁三角”——俄罗斯、沙特、加拿大。
俄罗斯原油在华占比冲到30%,北极油轮借破冰船将航程压缩到18天,绕过马六甲直抵中国港口。
沙特阿美把每日供应量提到180万桶,加拿大通过跨山输油管道疯狂输送,对华出口量暴增30倍。
连运输链都在重组:墨西哥湾至中国的VLCC油轮日租金从10万美元暴跌至3万,船东们被迫改跑中东航线。
中国北部湾的深海储油基地默默扩容,足够覆盖三个月战略需求。
岩油商的生死劫
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商们捏着账本发抖:1800万桶订单蒸发直接拉大美国贸易逆差5%,冲到1200亿美元。
布鲁金斯学会发出警告:若趋势延续,2030年前美国将丢掉200万个岗位。
雪上加霜的是,欧佩克+夏季增产41.1万桶/日,全球油价应声下跌,页岩油开采成本已逼近盈亏线。
农业也被拖下水。
2024年初中国还进口913万吨美国大豆,占总量67.1%,到今年5月几乎归零;22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订单全面暂停,连好莱坞电影引进配额都在收缩。
能源企业协会连夜向白宫递交联名信:“别让政治绑架生意! ”
霸权逻辑的失效
特朗普在通话中承诺“落实日内瓦共识”,中方回应却异常谨慎,对他最关心的稀土问题只字不提。
这种“听其言观其行”的态度,让格雷厄姆500%关税的威胁沦为笑谈——真执行起来,世贸组织罚单先砸向美国。
中东盟友的转向更意味深长:沙特王储拒接拜登增产电话,阿联酋在联合国涉美提案投弃权票。
日内瓦能源专家一针见血:“能源当武器是条死胡同,当买方有无数选择时,挥大棒的人只会砸伤自己脚趾。 ”
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刷屏:“哪是报复? 明明是市场自然选择! ”七年前中国单月爆买1600万桶美国原油的新闻被翻出配资门户的申请入口,标题还标着“特大手笔”。
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